第五十九期季刊

   內心的根源      文 / 聖化師父
  我們人無法離開生活,只是生活的模式不一樣而已,而我們生活在大染缸裡,五濁惡世裡跳脫不出來,於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執行每日淨化,使我們的業障煩惱能轉化、能環保、能將惡的轉化為善的,增加我們善根,已有善根的令能顯發。
一、意志上
  ㄧ般人在意志上總是欲望無窮,希望ㄧ切盡歸於我的,當在意志上起了貪念之後,等到發覺得不到,那就開始煩惱了,苦,所以佛陀教我們要改正他。在我們逆境的時候:從退讓中來修、從物欲克制來修、在委屈中學習經驗、在困難中接受考驗、在挫折中鍛鍊意志、在失敗中累積智慧、從呼吸觀照生命的無常,心懷感恩,是做人處事的重要修行。
  佛門所說的禪淨修,並不是只有在蒲團上,而是自我訓練,照顧自己的當下起心動念,隨時隨地的保持正念,長養自己的悲願,廣大自己的心量,每天都在修行,由日常生活來成就、訓練、磨鍊,自然淨化任何煩惱。
  廣大自己的心量,做人間菩薩,從信仰實踐、落實。日常所過,離不開身口意的造作,心是主宰,身口是用,所以要用思惟來淨化,從日常的小細節裡來訓練自己的起心動念。
  事實上,平時的生活當中就有很多的機會淨化身心:謝謝、關心、對不起、微笑,都能夠觀照。生活作息之間清楚的來察覺自己的動作,感覺呼吸及念頭,藉由身口意來深入、明察秋毫。
二、感情上
  感情上,對別人的ㄧ切行事,總覺不如我意,沒有包容心,自然會怨他、恨他,那就開始瞋了,就開始苦了。

三、理智上
  在理智上,不能了解是非善惡、業報因果、 理則,思惟不正反癡,又開始苦了,所以,佛陀教我們要改正它。


  在意志上,控制自己的貪欲;在感情上,仁慈寬恕來對待一切人;在理智上,辨別善惡,明白因果,通達事理,就是ㄧ切道德的根源。由善的因緣,來發動善的語言與行動,再由善的語言行動,來充實善的心理,真能做到內心與外表的完全統一、知行合一,就是人格的最高完成,也是人生最高價值。 
 苦由心生,樂也是自己。佛說:煩惱即菩提。所以要在逆流而上,才能找到內心的根源,達到學佛的目的。